可能奇景仙境總會藏在深處,于是我們繞了又繞,花了四十分鐘,從城區開到了王仙鎮的李山村,村里修好了路,汽車在山與山之間穿梭,鬧市的喧囂漸漸隱去,待我反應過來,耳邊只剩了風聲、蟲鳴和鳥啼聲。三個人的旅程,倒也沒說幾句話,只顧著去看這天、這地了。
好像湖南的小山村都一樣,連綿的山,連片的田,擠擠匝匝;山間、田邊又坐落著幾戶人家,于是路上便不停地想,一條道開下去,會開到我家去吧……略過國家森林鄉村的牌子,就進了李山村內,村子很安靜,滿目青綠,越往里去暑氣越減,荷花塘、焦坑水庫、梯田,開始覺出不同,云來山更佳,云去山如畫。我所見的嫵媚不僅是青山,還有田園歌卷,但我更期待的,還是隱在山中的白蘭谷。
我聽了太多關于白蘭谷的故事,它有五百多年歷史,是醴陵目前保存的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,谷內的天然景烈白蘭林已有上百年……但再多的文字描述,也比不過親眼所見來得震撼,于是我們去看白蘭谷。爬過陡坡,車子拐進了一個院坪,白蘭谷不遠了,接下來的路要走過去,一截水泥路后是新修的木欄棧道,沿著棧道,可以下到谷底。
我們在谷底的木亭歇息,有涼風,光從樹木間穿過,紅色的蜻蜓在空中停留片刻,又落入草叢,山泉水叮叮鈴鈴地響,驀然間,我仿佛看見了花千樹,山萬重,千層萬疊花如海,我看到勃勃的生機,看到吵吵嚷嚷的生命,一棵一棵參天古木,腳抵著地,頭頂著天,把我們團團包圍住。小時候和外婆一起走山路,遇到年歲久遠的古木總要說“老婆婆樹,老婆婆樹,借你的路過一過”,我就想,這次這么多老婆婆樹,我該說到什么時候?村里的老人說,本來還有更多的,但是過去大煉鋼鐵,其他地方的樹都砍掉了,村里的梯田需要白蘭谷的水,白蘭谷的景烈白蘭才得以保留。訝異于它們坎坷的命運,看著它們如今青藤攀蔓,枝葉葳蕤,不知緣何,我內心輕抒了一口氣,這白蘭谷的赤子,終于還是占盡了白蘭谷的天地。
出了白蘭谷,駛入另一條路,有一座龍王廟,廟前也有兩顆景烈白蘭,一左一右,倒像是龍王廟的護法,沿著山路,在龍王廟的上頭,還有座觀音廟,有傳言朱元璋小的時候在這觀音廟里當過灑掃的和尚,也不知道那時候的朱元璋有沒有見過這兩棵白蘭。
三個小時的旅程,最后一站是靠近村口的半嶺陽光,一份煨雞,治愈了一上午的舟車勞頓,我們游了三個小時,這份煨雞也制作了三個小時,色澤金黃的整雞,一筷子下去,我驚訝于雞肉的鮮嫩,蘇大廚講起了煨雞來歷,多年前看神雕俠侶,被洪七公的叫花雞饞到不行,遂親身試驗,于是有了這份煨雞,七八月大的雞,腌制后用錫紙包了,再用黃泥土包一層放到火里去煨,特殊的制作方式既鎖住了雞肉的汁水又不會讓人上火,來李山村不吃一次煨雞,我覺得算不得圓滿。
既過了眼癮又過了饞癮,繞了又繞,出了李山村,看著這黛黛青山山連山,我已經開始期待下一次與李山村的相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