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向秋
10月24日,國家統計局發布三季度經濟數據,初步核算,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(GDP)同比增長3.0%,比上半年加快0.5個百分點。國民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復,三季度經濟恢復向好,明顯好于二季度,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。
今年以來,我國遭遇多重困難挑戰,矛盾問題異常錯綜復雜,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沖擊。三季度經濟恢復向好,明顯好于二季度,彰顯我國經濟韌性強、潛力足,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,也說明中國經濟發展動能澎湃。
經濟恢復向好的動能來自于疫情防得住。疫情防得住,經濟才能穩得住,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,經濟社會發展才能平穩健康。三季度,全國多地發生疫情,但各地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,認真落實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,提高科學防控、精準防控水平,優化檢測技術和抗疫組織方式,縮小風險劃片的范圍,縮短封控隔離的時間,防控工作有力度、有成效。正是由于堅持動態清零,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,能夠讓我們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,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,保證了社會、經濟的平穩運行。
經濟恢復向好的動能來自于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落實落地。針對疫情沖擊影響,經濟恢復基礎需鞏固的形勢,今年以來,國家出臺了包括財政政策、貨幣金融政策等在內的一攬子政策,加力鞏固經濟恢復發展的基礎。三季度,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措施落地顯效,經濟運行持續恢復,供給側結構持續優化。工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恢復,三季度,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.8%,較二季度回升4.1個百分點。服務業經濟運行有所改善,三季度,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.2%,比二季度上升4.5個百分點。新動能引領作用凸顯,產業結構持續優化,三季度,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7%;新能源、新材料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;隨著前沿技術與服務業場景加速融合,新型消費模式不斷拓展,新業態發展活躍。
經濟恢復向好的動能來自于拉動經濟增長的“三駕馬車”齊頭并進。三季度,消費、投資、出口三大需求持續回升,經濟恢復發展后勁增強。消費驅動作用增強,在穩增長促消費政策支持下,消費需求總體延續恢復態勢,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逐步鞏固。前三季度,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.7%,增速比1—8月份加快0.2個百分點。在市場供給不斷完善的條件下,居民對品質化消費、綠色消費的需求逐步增加。投資平穩增長,前三季度,全國固定資產投資(不含農戶)同比增長5.9%,增速比1—8月份加快0.1個百分點,連續兩個月小幅回升。外貿增速明顯回升,凈出口較快增長。前三季度,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32.0%,拉動GDP增長1.0個百分點。其中,三季度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27.4%,拉動GDP增長1.1個百分點。
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,國內外發展條件發生深刻變化,我們要正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和面臨的機遇挑戰,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以更高的政治站位、更大的決心力度、更實的工作舉措,全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,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更大成效。